对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第941028号建议的答复:关于加强防汛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
文章来源:机关党委办公室
添加时间:2024年08月22日
阅读:
张继宏代表:
您提出的《关于加强防汛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》收悉,市水利局与各县(市)区、防指相关成员单位认真沟通,对当前防汛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,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:
一、防汛基本情况
我市地处辽河流域,境内有大型河流3条(辽河、东辽河、清河)、中型河流6条(柴河、凡河、招苏台河、寇河、二道河、蒲河),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7条,洪涝灾害频繁发生,特别是2000年以来,相继发生了2005年“8·13”、2010年“7·20”、2013年“8·16”、2020年台风“三连击”、2022年“辽河1号洪水”等多次暴雨洪水,2021年、2022年单点降雨强度连续两年超过历史极值。在各级党委、政府和上级防指的领导下,各地各部门按照预案及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,开展抢险救灾,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。
二、当前存在的问题
一是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。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认为防汛是季节性工作,对极端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,缺乏“防大汛、抢大险、救大灾”的意识,应急处理能力不高。二是风险隐患较多。经排查,全市现有重点河道险工险段9处,重点防范水库3座,重点山洪易发区10处,地质灾害隐患点121处,尾矿库6座,城区低洼内涝积水点31处,下穿式立交桥78座,交通道路、桥涵存在防汛风险隐患点164处。三是部分短板一时难以补齐。从事防汛业务专职人员不多,多数县(市)区仅有1-2人专职(或兼职)负责防汛工作;防汛物资实际储备数量与按定额核定数量相比缺口较大,品种不全;地方财政防汛资金投入不足;部分防洪预案的针对性、可操作性不强。
三、提高防汛应急能力的措施
下一步,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“关于加强防汛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”,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坚持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立足“防大汛、抗大旱、抢大险、救大灾”,锚定“人员不伤亡、水库不垮坝、重要堤防不决口、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”的目标,树牢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抓细抓实各项防御措施。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落实防汛责任。一是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,认真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,做到事事有人管,层层抓落实,进一步明确重点部位、薄弱环节的防汛责任人。二是把防汛任务分解到每个防汛岗位,明确巡查、监测、预警、抢险救灾、人员转移、物资保障等每个环节的工作职责,确保工作规范有序。
(二)强化巡查监测,提高预警能力。气象部门将谋划好东部山区相控阵雷达建设,优化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布局。水文部门将争取在招苏台河、王河增加固定水文监测站点,同时优化现有水文站网布局。水利部门将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,保证设施完好率。自然资源部门将提高现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报能力。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“叫应”机制,保证预警信息直达基层,增强防范应对能力。
(三)完善防汛预案,提高可操作性。各地各部门将结合实际,针对河流、水库、城区、尾矿库、山洪易发区、地质灾害点、下穿立交桥、旅游景区要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,进一步细化以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为重点的防汛预案,力求简明实用。
(四)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,提高防洪减灾能力。利用国债资金和中央水利建设资金,加强河道险工险段治理,提高中小河道防洪标准;加强山洪沟防治建设,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;加强城区排涝管网建设,提高城镇防洪排涝能力;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。
(五)加强抢险队伍建设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借助现有水利施工队伍的设备设施,联合成立专业抢险队伍,或在防汛关键期,提请驻军、武警部队、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公安、民兵预备役援助,市水利部门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,确保快速响应、处置有力。
(六)加强物资储备管理,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,各地各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将加强防汛抢险物资储备,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、运输工具、救生器材等抢险救援设备,建立登记预备制度,实行动态管理。对易受山洪和地质灾害影响的乡(镇)、村,将逐步配备卫星电话、小型发电机、救生衣、帐篷等物资设备。
(七)加强基础工作,保证防汛应急工作走深走实。一是加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。加强防汛抗旱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指挥、监测预报预警、视频会商等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,大幅度缩短应急反应处置时间。二是加强超标准洪水研究。制作洪涝灾害风险图,科学指导转移避险工作。三是加大宣传力度。向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洪水应对、山洪地质灾害防范、城镇内涝防御等知识,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、互救能力。
铁岭市水利局
2024年5月20日